中国最早的同性恋记载

在网上乱逛时看见一篇妙文,名为《娈童癖始于黄帝?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同性恋记载》的文章,署名“刘达临、鲁龙光”。抄录两段如下:

“中国古代的同性恋始于何时,已很难确切地考证。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说:‘杂论称娈童始于黄帝。’与他同时代的钱大昕也持此观点。其实,在中国历史上,黄帝是否真有其人,还不那么可靠,同性恋始于黄帝就更缺乏根据了。但是,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就存在着同性恋,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。”

“在文字记载中,《商书·伊训》中对同性恋的记载也许是最早的,它指出世有‘三风十愆’,说‘卿士有一于身,家必丧;邦君有一于身,国必亡;臣下不匡,其刑墨。’三风中有‘乱风’,而‘乱风’中包括‘四愆’,其中的一愆是‘比顽童’,即玩男童,搞同性恋。由此可见,在商代,‘比顽童’已经成为‘乱风’的一种,所以伊尹在对太甲的训诫里不得不加以特别提醒。”

上文提及的“杂论称娈童始于黄帝”出自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《卷十二·槐西杂志二》,全文如下:

“杂说称娈童始黄帝——钱詹事辛楣如此说。辛楣能举其书名,今忘之矣——殆出依托。比顽童始见商书,然出梅赜伪古文,亦不足据。”

并非“钱大昕也持此观点”,纪氏所写就是钱大昕告诉他的。虽然钱大昕当时曾“举其书名”,但纪晓岚不记得了。最后的结论是“殆出依托”,找个依托而已。

而“比顽童始见商书”,指的是《尚书》中的《商书·伊训》。《尚书》传世版本的真伪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,但《伊训》一篇是伪作的可能性颇大。纪氏说“出梅赜伪古文”,故而认为“不足据”,不能用来当作证据。

事实上,潘光旦在译作《性心理学》中有篇附注,专门讨论了中国历史上的同性恋记载问题。这篇《娈》文,十之八九就是从潘光旦所作中“演绎”而得。若有兴趣看看,搜索“中国上古文献中的同性恋事例”就能找到潘光旦的文章。

真不知道这算是挺同志,还是骗稿费。

0 条评论:

发表评论

选择“名称/网址”方式时,如需填写URL,请不要忘记加上“http://”。